物流业全面恢复尚待时日 脱困还需“轻”装上阵“智慧”升级
近日,新华财经记者跟踪调研物流业复工复产情况发现,随着全国多省、市交通管制措施的解除,物流运输逐步恢复正常秩序,物流企业复工复产进入快速车道。但由于“用工荒”、“生产防疫难两全”等矛盾仍然突出,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疲软,成本上升,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物流企业。
业内人士认为,物流企业大多具有重资产投入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性风险事件时,容易出现资源冗余或者紧缺的状况。对此,物流企业应采取更灵活的资源管理模式,逐步从“重资产”持有到“轻资产”运营,同时强化科技赋能,提升物联网、信息技术、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。
政府企业协同复工 物流业复苏迹象明显
连日来,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、降低物流相关行业收费负担等纾困政策,全国多地企业复工复产随之全面铺开,物流业复苏步伐加快。
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G7物联网平台、联想MI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进入3月以来,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,全国物流领域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。3月份的第三周,全国长途整车运输流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%左右;全国长途零担专线物流企业复工率为去年同期的90%;全国省内零担线路开通率达到96%;全国整体物流省内零担市场货运复工比例达到92%;全国整体零担货运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1%,恢复势头良好。
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等业内人士表示,疫情冲击下,相当一部分的居民消费更加依赖生活物流,尤其是在日用品、必需品的刚性需求大范围转移至线上的情况下,物流业的复工和时效提高,将使得这种转化程度更大,进而减缓消费需求的收缩程度。从物流业企业近期的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来看,市场也正在对这部分需求进行着补偿。未来3个月物流供应链需求将得到释放,物流业企业后期有望得到恢复性增长。
“微循环”不畅 “复产难”痛点犹存
调研中记者发现,由于各地防控政策不一,虽然物流业复工复产进入快速通道,但“路通运未通”、“复工难复产”等问题仍然突出。
——行业产能仍未恢复,生产性物流业务量收缩。近期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 2000 多家物流企业开展了复工复产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,受人员返岗不够,社会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,物流企业复产率仅为满负荷运转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,存在“复工不复产”的现象。
另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2月份,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38.1%,比上年同期回落13.6个百分点。其中,新订单指数为42.3%,比上年同期回落10.9个百分点,表明需求回落导致物流各细分行业业务量普遍收缩。
“物流业是一个与生产制造、商贸流通、金融等融合共生的融合型产业。如今工商企业延迟开工或用工荒下开工难,运输需求不振,一些运输企业短期内无货可运。而电商快递、消费物流等服务民生的物流是高频刚需,也是政策推动优先保障的。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杨达卿表示,服务于工商企业的物流受到的影响大于服务民生的生活物流。
——现金流压力增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。业内人士表示,物流企业毛赢利不高,大多在10%左右,抗风险能力不强,受疫情影响大。
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,出现拒绝承运或大幅提高运费要求的情况,进一步加大了物流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经营难度。
“2月份企业处于停摆状态,收入基本为零,损失了近500万元,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的运力状态。”兰州红旗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,物流企业现金流通常不富余,一方面是因为账款周期长,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物流业整体赢利下降,必须要持续扩大规模才能维持,一旦亏损会“元气大伤”。
——司机复工率低,推高物流企业经营成本,导致运费上涨。据成都市物流协会对129家重点物流企业进行跟踪调研的结果显示,由于司机返岗率较低、运输过程中手续复杂等原因,出现一些司机要价偏高、运费普涨的现象。
巴中境宇塑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虽然全国收费公路免费通行,但该企业2月下旬复工以来,物流成本比同期增加了10多万元。“主要是因为现在在本地很难找到车,没司机跑,我们只能从周边地区找车,一来一回就增加了运费成本。”
智慧化+轻资产或助物流业尽快脱困
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,此次疫情中,机械电子类物流、纺织服装物流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、建材家居和渣土运输物流等方面的企业受冲击较大。其中,机械电子物流91.6%的企业认为有重大负面影响,58.3%的企业认为一季度收入将下降50%以上;汽车零部件、建材家居和纺织服装物流企业认为有重大负面影响的超过80%。
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我国物流企业在运输、配送、跨境、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竞争力在逐年增强,但具备全环节、全面的供应链服务能力的企业依旧稀缺。
疫情之下,物流产业链涉及到资产、库存、调拨、分配等“硬件”配置,更加考验科技含量以及统筹能力等“软实力”,一些经营模式传统、没有深度合作关系、运营能力不强的企业将会出局。
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岳建武认为,物流企业若要渡过难关亟需“轻装上阵”:一方面,推行更弹性化的资源获取模式,例如推行大型固定资产的经营性租赁、非核心业务环节的部分外包等,从而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,在危机出现时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冲击;另一方面,探索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外部资源,例如人力共享、设备共享,从而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波动快速调动资源。
原色咨询合伙人丁伟强表示,未来运营效率较高,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中心已初现雏形和数字化、线上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将会在危机中逆势而上。
“对于物流行业,资金问题并不是根本问题,最核心的在于商业模式的改变。未来做物流,不具备数据化+网络化运营能力,就无法保障时效性和快速匹配的规模效应,企业将很难发展。” 丁伟强说,物流企业当前进一步扩张的做法并不可取,相反,要根据客户与公司的匹配程度,将企业的优势资源,如资金、人力等向核心客户倾斜,适当“缩编”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。